这十大生态特色产业不仅形成了巫山发展的主导产业,还通过这些产业的发展,有效地增加生态涵养,成为巫山生态涵养发展的“主战场”。
效益是特色产业的核心,生态是特色产业的根本——
巫山十大特色产业注重经济和生态两大效益
巫山县金坪乡金坪村的烤烟种植大户黄玉明通过土地流转种植烤烟近300亩,产值达百万元;笃坪乡龙淌村的赵之俭种植烤烟50亩,产值近20万元……
在巫山,一批靠种植烤烟的农民富裕了起来。
今年,巫山全县有15个乡镇、99个村发展烟叶生产,1857户种烟户共种植烟叶7.4万亩,户均种烟达39.85亩,全县烟叶总产值达2.7亿元,种烟户户均收入超过10万元。
“一片森林一片烟,片片都是生态烟”。烤烟产业不仅为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增加了财政收入,也增加了巫山的生态涵养。
“注重效益是特色农业产业的核心,通过特色产业的发展,增加生态是特色产业的根本。”巫山县县长李春奎认为,巫山的特色农业产业不仅有好的效益,而且具有增加生态涵养的功能。
生态为基——
特色产业提升巫山生态涵养
“巫山庙党”是巫山中药材中的特色品种,因而,巫山成为“中国庙党之乡”,并获得中国“四大名党”、“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党参种植农业综合示范区”、“重庆市庙党种植基地”等殊荣。
巫山庙党的特色,不仅在于其药用价值,还在于其在种植中产生的生态效益。目前,巫山庙党的种植规模已达到3万亩,年产鲜党参2万余吨、干党参5000吨。
如今,巫山庙党种植基地已纳入重庆市医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的“五园七基地”之一,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因此,巫山县委、县政府对此项产业极为重视,每年拿出700万元左右特色效益农业专项资金,扶持巫山庙党产业的发展。
在巫山的中药材产业中,除了庙党,还有“三木”药材、金槐等都是极具特色。因而,县里通过挖掘县域内的中药材资源,争取用3—5年的时间,将中药材产业培育打造成为县域骨干支柱产业。到今年底,全县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将突破10万亩,全县从事中药材产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家,农民合作社达到50家以上,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或专业户达到100个以上。
效益为本——
以产业链条来提升特色产业效益
“效益是发展的最大动力。”巫山县分管农业副县长唐守渊说,效益的提升主要依靠产业链。
今年,巫山以官渡河流域为载体,集中发展集冷水养殖、流水养殖、甲鱼养殖、休闲观光渔业等为一体的渔业产业链。在这一区域内,发展起流水养鱼100亩、冷水养鱼200亩、甲鱼1000亩、大鲵5万尾。与此同时,配套发展起休闲观光和农家乐20家。